在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中,少儿科幻从未缺席。早在20世纪50年代,郑文光、童恩正的科幻文学创作,高士其的科普童话、科学诗创作,都为当代少儿“科学文艺”的文体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文学样例。进入新时期,以叶永烈的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为代表,掀起科幻创作热潮。
历代文学作品常常在极度的绝境中,寻求以儿童的天真纯善的童心,唤醒成人世界的浑噩与迷失,如泰戈尔、华兹华斯的诗作,诚挚赞美“儿童的天使”,感叹“儿童是成人之父”。科幻文学常常在假设地球即将毁灭的绝境中,描绘如何保护儿童,如何保存人类文明,而绝境中的突围,也是依靠儿童来突破思维定式,依靠儿童的无惧无畏。如刘慈欣的《超新星纪元》、王晋康的《宇宙晶卵》等作品中,儿童是未来走向的决策者,也是可能灾难的突围者。因而可以说,无论是外在幻想色彩抑或内里精神气质上,二者都呈现着某种天然、密切的关联性。
本文转自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删除。